推进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的建立,中国PAC院长论坛在沪召开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 ICRH(国际生殖健康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流产后规范服务(Post Abortion Care,简称PAC)院长论坛在上海召开。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生殖中心(ICRH)主任、英国医学杂志终生教授Marleen Temmerman和国际生殖中心的张维宏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毛萌院长等全国近40家医院院长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旨在推动我国流产后规范服务(PAC)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流产后规范服务(PAC)是一项包括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社区服务、流产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五个方面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至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已有40多个国家开展了PAC项目,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国一直是流产大国。据卫生部统计,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呈现出年轻化和重复流产率高的特点。据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重复流产率高达40-50%。对此,程利南教授指出:“缺乏避孕知识,没有落实科学有效地避孕方法,以及对人工流产的危害认知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在我国建立PAC标准化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它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穿孔,引发慢性盆腔炎,甚至不孕症。在继发不孕患者中,就有88.2%曾有人工流产史。不仅如此,流产后更是关系到女性健康的“危险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李坚教授告诉我们:“很多女性都不知道在早孕人工流产后2周就能恢复排卵。因此,人流后不避孕就很可能在月经恢复前再度妊娠。如果能在女性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前后提供避孕咨询服务,就能有效地建立起避孕意识,及时落实避孕措施,防止重复流产的发生。”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女性提供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咨询服务,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就发出了倡议,推动PAC项目在我国的开展与落实,今年5月又举办了“流产后避孕咨询研讨会”,并计划在10月出台中国PAC指南。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系统性的PAC模式,很多医院已率先进行了尝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毛萌院长在会上介绍说:“从医院层面来说,没能够提供给大众一个获取正确避孕知识的专业渠道,是我国人工流产率高的另一重要原因。作为医院是有责任成为科学避孕的宣传阵地的,而PAC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作为一种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PAC给我们的医院管理带来了很大启发。就目前PAC试点情况来看,这种术前有咨询、术中有诊疗、术后有跟进的模式,让大众能够方便地获取正确的避孕知识、也保证了人流术后患者能了解正确的避孕方法、并立即落实避孕举措,避免了重复流产的发生。”
此外,在对PAC进行积极尝试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也意识到,有效落实PAC的关键是使女性流产后立即采取避孕措施。这就涉及到要及时为女性提供适合其需求与临床特点并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程利南教授指出:“各种有效的避孕方法中,短效避孕药是最为高效并适合流产后女性使用的一种方式,但却最不为我国广大育龄妇女了解和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指南中指出,短效口服避孕药可在流产后立即使用,不受并发症限制,并且因为口服避孕药能帮助子宫内膜的修复,可以缩短出血的时间。而目前最新型的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还能够给女性带来如光洁皮肤、控制体重等更多的益处。”
开展优质的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是降低我国重复流产率、改善女性生殖健康现状的迫切需求。在我们已有试点的基础上,我国的PAC指南也在各界努力下即将出台,推动着我国的流产后避孕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发展。相信通过PAC标准化流程在全国医疗机构的推广,能够向大众宣传正确的避孕知识,让流产后女性立即落实高效的避孕方法,从而实现降低我国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的目的。